2019-04-20 17:41责任编辑:小花 来源:娱乐大事
很多人说《绿皮书》是“久违了的DRAMA正剧片”,其实《绿皮书》还没在大陆上映的时候,就凭着“奥斯卡最佳影片”的噱头出尽了风头,上映后也可谓是不负众望、战果累累。目前在淘票票的评分高达9.3。尽管观众很买《绿皮书》的帐,但《绿皮书》仍难逃自《撞车》以来最差劲的“奥斯卡最佳影片”的命运。
规规矩矩的美式公路喜剧片 。众所周知,《绿皮书》反映的是种族歧视这种敏感严肃且带有政治色彩的主题,很多观众给出的评价是“ 暖、舒服、搞笑”,美国主流媒体之一《纽约时报》在奥斯卡最佳影片出炉时,只是在推特上默默转发了一篇上个月奥斯卡提名名单出炉时的长评,来表达自己无声的抗议。
这部影片本身是好看的,但摘得“奥斯卡最佳影片”就有点缺乏说服力。一位黑人编剧曾说过《绿皮书》正在取代《撞车》成为最差劲的奥斯卡赢家。更有专业人士随后吐槽:不是最逊,而是更逊。 这些消息在网上发布后,短时间内就获得了几万个赞。
《绿皮书》和《撞车》都获得了“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”,但《撞车》是拿得让人心服口服的,因为它包含了BAFTA和编剧公会在内的12项大小最佳剧本奖;反观《绿皮书》,只包含了几十名好莱坞外籍记者评选得全球奖在内的4本最佳剧本奖,不仅在权威性和专业性上逊了一筹,更是在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中创下新低,跟《宠儿》、《第一归正会》完全无法相比。
《绿皮书》获得的代表权威影评人评价的Metascore分数是69分 ,是自《撞车》以来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里的最低分(《撞车》同样为69分),其它的13部平均分高达90分。所以这两部可以说根本不像是奥斯卡亲生的,虽然这两部电影也不失为好电影,但被评选为“奥斯卡最佳影片”之一,在专业人士的眼中,这两位就有点站不住脚。
《绿皮书》是连最佳导演提名都没拿到的奥斯卡最佳影片。 除了最早期的两部,有史以来《绿皮书》是第三部连最佳导演提名都没到手的奥斯卡最佳影片,其它的两部,一部是1989年的且与本片主题异曲同工的《为黛西小姐开车》;一部是2012年的《逃离德黑兰》。这两部虽然没拿到最佳导演提名,但却都得到专业人士的普遍认可,认为二者是沧海遗珠,而《绿皮书》就不好说了,至少目前情况并不乐观。
《绿皮书》是获得提名奖项数量最少的奥斯卡最佳影片。 就获得提名奖项数量而言,除去最早期的几部,《绿皮书》在“奥斯卡最佳影片”的大家族里,几乎到了垫底的地步,和它有相同命运的就是1977年的《安妮·霍尔》和2006年的《无间行者》,但二者在其它方面都是过硬的。很少像《绿皮书》这样为人诟病。
或许这些数据不能真正地完全反映问题,换句话说,数据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。让人不快的是,电影的真实性存在争议。 未上映的时候,电影的一个宣传点就是该片基于真实故事而改编。本片的第一编剧是主人公之一Tony的儿子,电影中的素材都来自于他,也就是说对于Donald Shirley的后人对该故事的真实性提出质疑,Tony的儿子几乎包揽了所有的解释权,就算人们对他的一面之辞存在疑虑,也无法向已经不在人世的两位主人公求证了。
不管怎么说,这部电影在市场上依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尽管无数美国媒体、影评人和奥斯卡匿名会员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:“老派又过时”“一味取悦观众”“刻板印象”,也无法阻挡这部电影赢得观众们的喜爱。它能摘得奥斯卡最佳影片,在8部提名影片中(3部是欧洲三大电影节大奖得主,3部是本土票房均超过两亿的大片)脱颖而出,着实让很多人大跌了眼镜。
正如“感性常常蒙蔽了我们的双眼”一样,我们享受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感动的同时,也不要忘了用审视谨慎的眼光来看待它。
很多人说《绿皮书》是久违了的DRAMA正剧片,其实《绿皮书》还没在大陆上映的...